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是《平凡的世界》。虽然有很多人已经读过这本书,我还是简单介绍一下:该书以1975年至1985年为背景,以农村长大的孙少平、孙少安为中心,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丰满形象,全文交织着劳动与爱情、奉献与牺牲、挫折与追求、痛苦与欢乐。
我第一遍读是在上大学的时候,读到一半发现接受不了,觉得这本书纯纯就是一本苦难文学,往往在一个片段达到高潮、最接近美好的时候,接踵而至的就是厄运。有忽然而至的死亡、忽然而至的截肢、忽然而至的病痛,尤其这本书并不是单纯从主角的视角讲故事,而是现在讲哪个角色的故事,谁就是第一视角。这让我们不能总是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别人的苦难,而是感同身受地去经历苦难。特别是郝红梅,本来是一个好面子又有点势利眼,让人无法喜欢的角色,突然让我以第一视角去经历她新婚丧夫、生活煎熬的日子,就像一个重拳猛地砸在脑袋上,总让人意难平。所以我既愤恨为什么厄运不去为难那些有能力去抵抗厄运的人,而是要专门为难勤劳朴实的人们,又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剧情杀。当时,年龄太小的我惧怕书中的苦难,惧怕人生中的不确定性,甚至无比迷茫:为什么这个世界就是众生皆苦?
直到去年,人生的经历稍微多了一些,也因为从事控申工作的原因,面对的多是身处困境有诉求的群众,抬眼望去也多是一个个满面愁容,当我有了心理建设再去读时,我会被孙少安的坚韧与担当打动,会为孙少平的苦难与追求而动容,会因田润叶的痴情和温柔而感伤,当然也会为贺秀莲的善良与病痛而依旧意难平......原来这《平凡的世界》真的是真实的世界,没有过度的修饰与渲染,甚至我觉得还很美好,只有天灾,没有人祸,所有的角色都在与苦难的交手中努力着、向前奔走着。
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欢离合,此事古难全。读书的目的,不是要去了解多少事实的真相,而是从中汲取向上的力量,从而过好自己的一生。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收获就像书中那段经典语段:“只要春天不死,就有迎春的花朵岁岁年年开放,生命将涅槃,生生不息,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。”愿我们都有自己的坚韧与担当,若遇到了苦难,也能时刻保有抗争的力量,从逆境中踏步向前、蜕变成长。